【聯合報╱記者馮靖惠/台北報導】

每年6、7月是大學碩博士論文口試階段,逾3成學生為了趕畢業,論文邏輯不通、格式不正確,甚至錯字百出,理工科最嚴重。有學者建議,如果大學與教授指導論文連基本品質都不顧,教育部應刪減該校研究經費補助。

「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論文格式都不願遵守,還談什麼大發現?」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指出,教授沒時間看,校方把關不確實,造成台灣碩博士論文品質下滑。

國家圖書館碩博士論文資料庫館員王宏德觀察,國內碩博士論文每年約有3成以上連基本的邏輯、格式都有問題,理工領域特別嚴重,因為理工科系教授多與業界合作,接了很多產學合作計畫,研究生就像附屬品,「功能」就是幫老師升等或通過評鑑。

嚴震生有個學生,論文中提到美國國務卿凱瑞,但因台灣翻譯凱瑞,大陸翻成克里,學生引用大陸文獻卻沒仔細校對,整篇論文有凱瑞有克里。

「老師忙升等,根本沒時間好好看學生論文」,嚴震生說,國內碩博士論文品質下降的原因,是碩士生增加,老師負擔變大,連同在職專班的學生,可能同時需指導20多名學生,要把關品質確實困難,「老師不在意論文品質,學生就不知道自己犯錯。」

嚴震生舉例,學生常把網路資料複製下來,研究方法抄之前的論文,「錯的也直接抄」。他強調,科技進步增加了寫作方便性,卻沒有提升論文品質,因為學生不懂如何善用新工具,例如文書處理程式中的「尋找」和「取代」功能,可確保翻譯的人名或專有名詞一致性。

王宏德認為,論文基本品質不良不能只歸咎於老師,最後把關的校方責任更大。大學不僅沒有強制規定遵守論文寫作守則,甚至還有紙本與電子檔不一致的誇張狀況。

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表示,碩博士學位由校方授予,錯字、格式錯誤,或涉及學術倫理的問題,是指導教授的責任,教育部無法逐一審查碩博士論文品質,應該由校方控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tu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