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015-06-29 09:17:00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
電影「明天過後」中,人類為了抵抗冰風暴,焚燒紐約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取暖。真實世界裡,紐約公共圖書館也差點經歷類似焚書的浩劫。
網路正是圖書館面臨的「冰風暴」。兩年前,擁有百年歷史的紐約公共圖書館,面對網路衝擊,不得不請來英國建築師諾曼.福斯特動刀改造。他的新方案將少人翻閱的老舊圖書移到地下儲藏,讓出空間放置藝術品、打造兒童空間,以及開設一家咖啡館。
方案一公布,立刻引來愛書人請願抗議,最後館方宣布修改方案,老書得以保住老位置。
然而這一場網路風暴不曾止息。兩年前,美國第一家「無紙圖書館」成立。位於美國德州的貝克薩爾郡圖書館號稱擁有一萬種圖書,館裡卻看不到任何一本書。這一萬種書都是電子書,讀者甚至不需進圖書館,就能用手機借還圖書。
邁入廿一世紀,紙本書奏輓歌,圖書館卻高唱「重生快樂」。老牌圖書館如紐約公立圖書館夜晚變身婚宴場地,新建圖書館則以前衛造型躍登城市地標。新世紀圖書館不再是寧靜的書之聖殿,讀者遊客人次屢創新高。
數年前,知名藏書家曼古埃爾訪台參觀圖書館。他驚豔於新世紀圖書館的人潮洶湧,卻也對未來憂心:圖書館不重視藏書,跟網咖有何差別?
曼古埃爾說,圖書館藏的不只是書,還有記憶與傳統。紙本書不只承載知識,更留下歲月漬痕與氣味。每座圖書館都該為紙書保留空間,當讀者摩娑紙頁,感受歲月於指尖傳遞歷史的溫度—這才是圖書館在數位時代能留下的位置與重量。
全站熱搜